学院快讯
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召开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3-11-22 编辑: 浏览次数:
邵彦敏教授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本次会议具有象征意义。35年前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序幕,进入了政治、思想、组织上拨乱反正的历史性开端。改革开放经过了35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期间也积累了很多难题和风险。这些矛盾是未来改革开放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些矛盾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答,未来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化改革。此外,邵彦敏教授对《决定》中有关经济改革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陈松友教授围绕制度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本次会议改变了以前的“反腐败”提法,提出了“防腐败”的制度设想,并指出,要实现《公报》中所说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吴宏政教授认为,公平正义与贫困两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两大的主要问题,而在国际视野下,还是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应在关注公平正义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里光年副教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宏观上,本次会议核心是完善基本制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中观看,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思维的转变——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微观上看,本次会议体现了本届中央政府的国际视野及其宏观战略。翟岩副教授认为,从前改革开放中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配置资源”的问题。而本次会议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这表面是经济体制改革,但实际更深层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王淼副教授围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指出,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即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转变,必然会出现个人交换——货币——拜金主义的世俗化特征,并形成从自然禁欲主义到物质享受的“单向度的人”。因此,文化建设对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周玲玲副教授系统地阐释了《决议》中有关财税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土地政策改革等一系列经济领域里的基本问题。仝联勃老师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应该坚持的四对“变与不变”,即在对社会主义概念理解上的变与不变;坚持党的领导上的变与不变;改革开放主体的变与不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变与不变。纪明老师围绕生态问题,解读了《决定》中的相关规定。他指出,要从“规定数量”、“划定产权”方面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测定自然的“可承载能力”、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等。
最后,韩喜平院长为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发言。他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青年教师要深入研究《决定》中的基本内容,并从《决定》文本中几处重大关键点入手,示范性地为青年教师进行了“导读”。同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的五点希望:及时学习、履职尽责;认真研读,关注动态;消化吸收,正面解读;结合专业,深层研究;深化反思,发挥智库功能。
本次会议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将全院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意识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来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