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10月24日上午,李静、王晓明老师第一时间在“形势与政策”课堂,讲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于10月24日19:30在线上召开了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陶莹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静副院长及“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参会。

集体备课会上,刘姝老师首先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对全会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保障粮食安全 建设农业强国》进行示范教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刘雨佳老师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示范教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最后,李静副院长指出迈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的自信。准确把握我国“十五五”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发展环境、擘画的发展蓝图、遵循的重大原则、确定的重要部署、提出的思路举措等,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目标,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