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党群活动 > 建党100周年 > 正文

庆祝建党100周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吉林长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6-28 编辑:马克思 浏览次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辉历程,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开展“四史”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21年6月1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主办,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共同承办的“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同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同志,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石玉钢同志,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同志,原国家教委思政司司长、第六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同志,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同志,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张殿锋同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同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郝清杰同志,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国内知名专家: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原中央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清华大学魏续臻教授、兰州大学王学俭教授、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西南大学罗洪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戴艳军教授、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等来自7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大会考虑到疫情防控及身体状况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参会方式,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或以书面发言的方式、或以录制视频发言的方式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同志,教育部原副部长朱新均同志,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徐文良同志,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顾海良同志,教育部社政司原司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同志,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同志,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朱深潮同志,国务院原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张燿灿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原首都师大德育教研室主任王殿卿教授,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等以书面或录像视频方式出席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彭珮云同志,管培俊同志,石玉钢同志,张殿锋同志,姜治莹同志先后致辞。彭珮云同志因为身体原因住院不能亲临会议现场,但她特别关心和支持本次大会并向会议发来书信,邀请刘川生理事长代为宣读。她指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大批老中青专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37年的艰苦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分可喜可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着极其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希望大家努力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地将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行动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定不移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同志因工作安排不能与会,特委托管培俊同志参会致辞。管培俊同志在致辞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7年的发展历程做了梳理,指明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石玉钢同志在致辞中结合吉林省红色文化传承,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深入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探索。张殿锋同志在致辞中对吉林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做了总体回顾,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要求。姜治莹同志在致辞中回顾了吉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吉林大学“引领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亮点,深刻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郑伟涛教授主持。


大会采取主题发言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主要包括四场大会主题发言和三个小组讨论。大会主题发言(第一场)由吉林大学社科处处长姚毓春主持,主要邀请教育部几位原领导作大会主题发言。

朱新均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7年的建设历程记载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科学化、学科化的伟大进程,向多年来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老领导和老学者致敬。这次研讨会是庆祝建党百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立足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党的百年奋斗史结合起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徐文良同志指出,37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为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将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发展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

瞿振元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经历在斗争中发展,改革中前行,创新中成长三个阶段,取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逐步提高,共青团班集体建设不断发展,社会实践有声有色,资政育人广受好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展开,毕业生就业指导规范有力,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实效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丰富了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教学规律的认识,大大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是我们党的一份宝贵财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宗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前进方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局面。

顾海良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效。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节点,我们需要通过这样主题的研讨会梳理成就和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靳诺同志指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深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辉历程,系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坚持建好一流学科,厚植思政学科的历史根基;要办好关键课程,讲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故事;要做好育人工作,培养知史爱党的时代新人。

杨振斌同志表示,作为老吉大人和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一员,有幸见证和助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新进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也有着新要求、新任务,需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从学理和实践层面阐释清楚什么是“大思政课”,并切实上好“大思政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冯刚同志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广泛覆盖和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的创新。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国家治理的始终,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得到全面贯彻。此外,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为了培育政治认同,要解决民心的问题,是为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要解决民治的问题;是为了人民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要着力解决民德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解决民生的问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性、经济性的意义。


大会主题发言(第二场)由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主持,主要邀请80岁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老专家老学者作主题发言。

王殿卿教授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东西方文化比较大潮中创立的,自己非常有幸参与学科的初期建设,并指出历史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衷心祝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办出特色,越办越红火。

朱深潮同志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希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牢记使命,坚持“四个自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标准,精心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并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可以对人格培育和塑造进行探索尝试。

张燿灿教授主要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第一阶段(1953-1984)是有政治教育的本科专业但是还没有学科的阶段;第二阶段(1984-1988)是教育部、中宣部决定在高校增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第三阶段(1988-1997),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始培养研究生;第四阶段是(1997-20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发展;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归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同时,张燿灿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和生命线,今天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回顾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前沿问题,有利于我们大家交流研讨,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创新发展。


陈秉公教授作为80岁及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老专家老学者代表作现场主题发言。陈秉公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庆祝建党百年的深刻意义在于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吸取智慧,创造未来。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为五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支撑;批判极左思潮、拨乱反正和反对自由化的历史趋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优秀德育传统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和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经验基础;社会著名人物的大力提倡和一大批老中青专家学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即学科准备阶段(1980-1983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80年开始的全国性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以及以这场大讨论为背景的全方位的创建学科准备工作;学科创立阶段(1984-1995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84年正式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科层次完备阶段(1996-2005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96年正式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大发展阶段(2006年-现在),这一阶段的标志是2006年正式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学科、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具有本、硕、博三个层次,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而且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学科层次完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的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就在于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学科水平明显提升,投入产出比例获得提高;人才质量获得提高,培养的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科支撑作用非常明显;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坚持以服务育人为根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坚持以学科为本体的跨学科研究。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面向现在和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做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强面向实践和理论的问题意识,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正确处理好“小思政”与“大思政”、“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的关系,增加学科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觉参与和赢得世界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


大会主题发言(第三场)由《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主持,主要邀请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

郑永廷教授指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提出以下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服务;推动思政课深化改革创新,做到“八个统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

刘书林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办党校、搞培训、搞士兵的教育、搞军队的教育、搞干部的教育的历史实践,为我们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经验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为其灌注了更大的活力和动力。他还表示,回顾这个学科发展的整个历程,觉得对于学科建设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好办了,期望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起点、以更高的创造性推动学科建设,让学术界的传统良好风气得到继承和发扬。

邱柏生教授主要讲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学术支持,理论创新方向,学术承载的组织形态、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等问题,其中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扩展需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内涵的关系问题;政治张力与学术影响力两者的兼容问题;学科发展和学术成长与人才培养相统一的问题。

陈大文教授指出,新时代学校法治教育一体化改革与发展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培养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的人,就是合格公民的标准;坚持系统规划、遵循规律、常态长效等课程设置原则;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规则、程序、责任、权利义务教育等为重点,以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整体规划设计中小学法治知识内容和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调整中小学德育课程名称,充实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法治专册教材,适时推进工作落实。同时,陈大文还强调,高校的法治教育不是向学生系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要重点帮助学生提升法治观。

骆郁廷教授首先对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他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注意:知行统一。做到理论和实践要紧密联系、紧密结合;教研结合。把教学当中的问题难题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把研究结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提供更好的学理支撑、学科支撑;分合转换。高度分析与高度综合相结合,是科学深化的标志,只有在分析基础上进行高度的综合与整合,才能促进我们学科的创新发展;奇正相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按照学科建设方向,将基础建设做好,凸显自己的创新和特征;群己共生。既要发挥学者独立研究的能力,更要发挥学术团队的作用,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竞争有序。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氛围,使我们的优秀人才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地脱颖而出,为我们的学科建设不断地提供源源不绝的有生力量。

罗洪铁教授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是新兴学科,但是发展非常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著作为依据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阶段的代表作(1986年至1998年),以陆庆壬的1986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陈秉公的1992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标志,这两部著作提出了研究对象,确立了理论体系,构建了学科模式;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提速发展阶段的代表作(1999年2015年),以邱伟光、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及陈秉公著本科生“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研究生教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标志;第三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纵深发展阶段的代表作(2016年至今),以 “马工程”教材为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应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基础理论的深化。同时,罗洪铁教授还提出三点建议,召开大型研讨会,表彰40年来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口述史建设,编辑制作40年发展和成就的视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研究员表示这次会议具有层次高,场面大,思想深的鲜明特点。郝清杰指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教条化、碎片化、标签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同时,他还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人民。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历史合力论”的思想认识社会现象,努力把个人的意志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真正统一起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深度明晰最应该自信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信,其他的任何自信都是流,马克思主义才是源等重要观点。


大会主题发言(第四场)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执行总编张永平主持,主要邀请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

王学俭教授表示自己是见证、参与尤其是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人,主要讲述党的教育方针与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历史回眸:党的教育方针之发展变化,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解读: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落地生根:思政对教育方针的贯彻四个部分。他指出,现实的人作为人类社会全部活动的逻辑起点,人的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始终是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通过人的现代化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四为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

刘建军教授主要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独立性问题,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五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是人类社会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主要包括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主要包括法定意义的地位、社会尊重意义上的地位和学科思政意义上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学科群不断完善,形成一个知识大厦、学科群大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作用也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满足党和国家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对学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门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学科。

万美容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百年研究,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意义的学术任务,但也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学术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的教育系统中居于中介地位,它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在不同时期有相应的调整变化;二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需要适度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当中,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差异性。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百年演进,要充分掌握、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来指导,分层次分类型进行展开研究。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百年演进的主要特点包括科学化、主导性、主体性、民主化、信息化、系统化、复杂化、综合化等特征。

詹万生主任围绕“大德育”还是“小德育”展开发言,他指出,“小德育”就是道德教育,而“大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体系整体构建的原则是德育的五要素横向贯通,五个学段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同时,詹万生在回顾高校人生观教育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高校人生观教育应以建党一百年红色之旅作为人生观教育的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人生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观教育的价值取向,把“四个统一”“八个统一”作为人生观教育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人生观教育的根本问题。

王树荫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方法论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与指导与时俱进;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协调推进;教育对象与内容方法辩证统一;服务大局与人的发展同向同行。

马建青教授表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将近30多年的历史发展,其是自发的,是自下而上的,克服各种困难发展起来的,是非常有特点的。他在回顾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出四个方面经验,有一批思政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道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融合;强调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必修课化,心理危机工作从事后干预转向预防为主,心理咨询工作分层建设,心理宣传和活动重心下移到学院一级,下移到由学生唱主角,心理健康内容以心理发展为主,心理队伍“一体两翼”建设,“一体”就是指校一级心理中心,“两翼”最主要指的是面向辅导员、如何加强心理委员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环境的心理作用,重视家-校-医三者结合,与思政关系进一步密切。

魏续臻教授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近40年的实践经验在于,把大学生看成我们的兄弟姊妹,在人格上平等对待,情感上拉近距离;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同学,在学生中不分亲疏;思想政治教育一刻也不能懈怠,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关心学生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误导了方向;坚持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做好学生工作,人是第一因素;坚持学生工作干部的“双重身份”和双肩挑;坚守“花钱不办事,办事不花钱”的为人做事底线,保持学生工作干部的清廉本色。    

戴艳军教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为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实践成果贡献在于以其特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课程的亲和力、实效性;以特殊的话语表达方式为高思维、抽象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研发了一种课程模式和创新机制;以规律探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规律在于理论实际融合;聚焦矛盾冲突;互尊互动交流;正面疏导灌输;主导主体统一;具体-抽象-具体;课内课外共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的高校思政案例教学体系;找准学科定位,加强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加强平台建设。注重协同发展,为思政案例教学提供一个高层次交流、研讨与推进平台。


大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分组讨论,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湖北文理学院的王丽副教授作为第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西南大学周琪教授作为第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吉林大学石瑛教授作为第三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大家普遍谈到两个词,一个词是“受益”,一个词是“动力”。受益于学科名家大家、前辈们的贡献,动力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院长主持大会闭幕式。首先,黄蓉生教授做大会总结。她认为,本次大会的特点是:主题好、层次高、场面大、亮点多、信息强。她还指出,本次大会的各位与会专家学者有六大收获,一是每人都拿到了一本编排精美,内容厚重的论文集;二是从百年党史的视角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理论建构、队伍建设、思政课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四是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达成了部分学科共识;五是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目前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六是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未来展望。


最后,吴宏政院长代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37年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老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达了举办本次会议的“三层初衷”和“九层感谢”。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次大会共收到80余篇投稿论文,择优选取51篇文章编入论文集。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对长期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学者致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7年来所取得成就成绩感到自豪,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景充满希望,对自身所肩负的学科建设重任感到光荣。本次大会得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期刊杂志社和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