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选集》专题研究读书小组开展春季学期第四次线下读书会暨中期督导会

作者: 查看人次: 发布日期:2025-04-08

202543日下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选集》专题研究读书小组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四次线下读书会暨中期督导会。读书小组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付秀荣教授出席指导。组长何君炜领学并主持会议,小组成员郑家璇、罗雨佳、盛露颐、姜羽凡参加会议。马研会督导组成员张琰线上参会督导,马子研线下参会督导。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小组在本次读书会中选取《给林彪的信》(1929614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等毛泽东经典著作,探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现实导向与理论发端,主要聚焦以下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一、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红军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

何君炜同学介绍,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必须建设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和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能否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姜羽凡同学说明,红军和红军中的党组织长期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活动,必然要受到来自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马子研同学探讨了农民和其他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说明了红军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阶级根源,分析了我们党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现实原因。

何君炜同学介绍,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农村、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是不可避免的。要在中国社会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要求探索解决党的建设问题的新办法。

二、红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根源、表现与改造方法

何君炜同学说明了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化、主张流动游击的流寇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简述了当时红四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结合《给林彪的信》(1929614日)分析了当时红四军未能建立起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因,从阶级立场与阶级利益视角探讨了旧式军队的特点,以及旧式军队中存在的重军事轻政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典型表现。

郑家璇同学探讨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红军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付秀荣老师辨析了游击战术和流寇思想的区别,说明了流寇思想在根据地建设、扩大红军、军民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表现。

何君炜同学结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说明了红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阶级根源,阐析了决议蕴含的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

三、指导教师点评与督导总结

付秀荣老师作会议总结。付秀荣老师肯定了小组读书活动问题意识突出,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为例,提出了进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原则方法,并从把握思想方法和联系党的历史两个方面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党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方法。

张琰同学、马子研同学作督导总结。督导员肯定了小组成员开展读书活动的热情,认为小组读书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知识扎实、读书交流细致,运用毛泽东著作中蕴含的思维逻辑分析理论与现实问题。此外,督导员与小组成员进一步交流了读书方法改进与读书氛围营造等具体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