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学 > 本科生思政课教学 > 正文

本科生思政课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系列教学活动之六十二:“让伟大成就说话,让直观事实印证”——“形势与政策”课精准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二)

作者: 查看人次: 发布日期:2025-09-15

光明汇·幸福里——“聚力基层,吉大有为”调研团队深入光明社区开展思政课调研活动

夏日的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老人们在树荫下摇着蒲扇,孩子们在翻新后的活动区嬉戏。依托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让伟大成就说话,让直观事实印证”——吉林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精准思政主题实践征文比赛以及王幼英老师和陶莹老师提供的宝贵机会,“聚力基层,吉大有为”调研团队张正轩、张可为、张怀文、白嘉鑫一行4人分两次深入光明社区调研。光明社区建成年代早、设施老旧,却因响应党和国家新时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召,创新推行“三汇三强”党建品牌焕发出崭新活力,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样本,为以团队成员为代表的吉大学子打造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19B847

8月27日(星期三)下午两点,调研团队张怀文、张可为二人先行走进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图和社区工作流程图格外醒目。社区党委统筹全局,网格党支部凝聚党员力量,楼栋党小组深入居民生活,这张组织大网覆盖光明社区6765位居民、138名党员、10个网格,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与光明社区李主任访谈交流的过程中,她举出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过去办事要跑社区,现在社区网格员就在身边。”当某栋居民楼阳台护栏突发松动,居民上报网格员后,网格员立即通过线上平台上报。社区党委迅速协调辖区单位,专业维修队两小时内完成加固。“组织下沉让问题解决跑出加速度。”她总结说。

198536

8月31日(星期日)下午两点,调研团队4名成员共同深入光明社区基层,针对第一次深度访谈调研结果,针对社区居民、商户再次进行调研。“线上反映问题,线下马上解决!”社区商户王女士展示居民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并感慨道。尽管商户等主体户籍并不在光明社区,光明社区仍然做到了关键群体全覆盖,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等线下阵地融合,形成治理闭环。但线上渠道也并非万能。经过团队走访调研以及线上调查得到的36份居民问卷显示,多数老人仍习惯找网格员而非手机办事。“数字平台必须为人服务,而非替代人情。”这一点社区干部深有体会。网格员坚持入户,为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保留着不可或缺的“线下温度”。社区敬老餐厅饭菜飘香。阶梯式惠民定价让不同年龄老人享受实惠:60-69岁12元/餐,90岁以上免费。“比自己做省心多了!”82岁的李奶奶刷卡领取餐盒。这家暖心的敬老餐厅,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暖心地标。

17ADC7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光明社区整合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调研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便利:卫生站提供基础诊疗,菜场供应新鲜果蔬,超市支持线上下单,公交站串联城市脉络。实测显示,步行一刻钟可解决大部分日常需求。与此同时,团队深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走进爱心理发室,每星期五,社区都会组织专业理发师在这里为大家免费服务,小小的举措,为大家带来的是大大的温暖。

这场社区治理实践,也成为吉林大学学子的思政课堂。依托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的校地合作宝贵平台,参与调研的学生们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服务,见证了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创新活力。团队成员白嘉鑫表示“在社区干部‘事不隔夜’的担当中,我们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从老旧小区改造的艰难推进,到网格员的辛勤奔走,青年学子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坚定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光明社区用“三汇三强”的绣花功夫织就基层善治图景。当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民生需求引领服务创新,这个0.35平方公里的老社区,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注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永远生长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