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正文

吴宏政

发布时间:2017-10-18 编辑: 浏览次数:

基本情况
姓名: 吴宏政  
性别:
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Email: hzhwu3070@sina.com

详细情况
所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教育经历: 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科研项目:

1.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20JZD004)      主持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研究20AZD008)    主持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价值引领”功能研究19BKS074)    主持

4.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研究  参与

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7JDSZK028)   参与

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研究16JDSZK008) 参与

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研究16JDSZK008) 参与

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实践研究15ZDC005) 参与

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15ZDA037) 参与

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12AZD057) 参与

学术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反思维度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

2.形式逻辑的界限与自我实体幻相的先验根据——兼析康德对第一谬误推理的批判  天津社会科学2016.2

3.人的自然性与实体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

4.康德对道德直言判断的论证  学术交流2016.11

5.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重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2

6.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南开学报2017.5

7.劳动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哲学动态2017.5

8.以历史唯物主义塑造世界观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6

9.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观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7

10.马克思的“人类对自然依赖”原则——乔纳森·休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维护 学术交流2017.11

11.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及其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革的逻辑理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13.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论关切——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3

1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的“意识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15.《时代中的“新思想”和思想中的“新时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法视角  理论探讨2018.6

16.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逻辑” 学习与探索2018.9

17. 以理想信念根治“不作为病” 人民论坛2018.9

18. 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历史辩证法 求是学刊2019.1

19. 马克思论“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2

20. “价值观先导”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基本功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3

2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逻辑”  红旗文稿2019.4

22.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颠倒 天津社会科学2019.5

23. 善恶行为的价值判断及其逻辑特质  学术交流2019.6

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 思想教育研究 2019.7

25. 哲学的“实践化”与实践的“哲学化”——关于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转向”的再思考  社会科学战线2019.9

26.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前提性“普遍公设” 哲学动态2019.12

27. 列宁社会主义国家观研究  《求是学刊》2020.3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基础——重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3

2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康德问题”  《理论探讨》2020.5

30. “干部下沉”常态化: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 《人民论坛》2020.6

著作:

1.先验思辨逻辑   人民出版社      20159

2.《幸福中国 》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53

3.《历史生存论的观念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