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杨,女,1976年10月生,吉林长春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拔尖人才培养等。 一、高等教育经历 2002.8-2005.6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6.8-2009.6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9.8-2011.6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2013.8-2014.8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二、主要工作经历 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任教至今,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被聘为讲师(2011)、副教授(2014)、教授(2022)、博士生导师(2021);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理事等职。 三、目前主要承担课程 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外国高等教育史》、《教育评价学》、《学术组织行为学》、《院校研究》、《教育论著读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 四、主持科研项目 2007年主持教育社会科学论文资助项目“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念与实践研究”;2010年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大众化阶段美国公立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与大学治理制度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国际科学教师资格标准比较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化视域下大学治理结构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研究”;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障碍及其破解途径研究:基于大学治理结构的视角”;2015年主持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子课题“国际化视域下大学科研管理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研究”;2016年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一流建设视野下研究型大学学院治理模式现代化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2017年主持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型大学学院治理模式现代化及其建设路径研究”;2018年主持吉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发展性评价视角下教师发展项目有效性研究”;主持吉林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办公室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创新与路径探索研究”;2019年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研究项目“基于反馈控制的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2022年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指数研究”;2023年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高校虚拟仿真教学的育人体系研究”;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基于供需匹配的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改革研究”;2024年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出场逻辑、实践机制与发展考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著作出版资助计划“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智变与坚守”等20余项课题。 五、发表学术论文 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教师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江苏高教》、《复旦教育论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情报科学》、《高等理科教育》、《高教探索》、《外国中小学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六、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 2010年11月《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独著;2020年6月《国际比较视野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独著;参编相关学术专著5部。 七、获奖情况 专著《治理理论视阈下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念与实践》获2008年教育社会科学论文优秀成果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现代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理论与实践》,获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学治理结构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关系探析》,获吉林省第八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美国大学学生评议会制度述评》,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