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丰富社会阅历,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11月2日下午三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媒体会议室举行第三届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导师聘任仪式。校内外多名领导、老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我院党委副书记李长龙老师主持。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穆艳杰教授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所做的探索与创新,重点阐述了选聘实践导师的宗旨与意义,以及前两届实践导师的运行情况介绍。实践证明在学术型研究生中实行“双聘导师”制,是非常成功的培养模式。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刘昌松书记宣读了此次新聘任的实践导师,他们是:吉林警察学院党委书记贺电教授、吉林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杨长虹副巡视员、经济日报驻吉林省记者站李己平站长、吉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李云鹤副主任、吉林省发改委扶贫规划处杨春霆处长、吉林大学校长助理、校友办主任刘新荣教授等13名老师被聘为我院研究生的实践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为研究生实践导师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而后,吉林省警察学院党委书记贺电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党委王玉柱书记分别代表校外和校内受聘的实践导师讲话。两位导师分别表达了自己受聘为实践导师的激动心情,同时也表示一定会尽职尽责,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吉林大学培养处王利锋处长代表研究生院对新聘的实践导师表示祝贺!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术型研究生中实行“双聘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作了总结讲话。韩喜平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状况,并对“双聘导师”的根本目的与意义作进一步阐述。“双聘导师”制的根本目的与宗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更主要的是探索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即如何把学术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次聘任仪式在同学们与实践导师亲切交谈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相关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