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拔尖人才试验班“精准思政”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李静教授主持,拔尖人才试验班全体思政课任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旨在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深入探讨如何将“精准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

会议伊始,李静副院长对本学期拔尖人才试验班思政课教学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她指出,学院在拔尖人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肯定了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创新探索。她强调,拔尖人才试验班学生具有学科素养高、创新潜力强的特点,需进一步深化“精准思政”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型升级,推动思政教育与学校发展定位、学生成长需求及时代发展趋势“三维精准对接”。
会上,与会教师围绕“精准思政”在教学管理、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及混合式教学中的落实路径展开深入讨论,并形成四项共识:
一是教学管理“精准化”:充分发挥思政班主任制优势,通过思政班主任动态追踪学生思想状况,关注成长困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现精准引导。二是理论课程“靶向化”:在遵循课程大纲基础上,结合学生学科背景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综合性与针对性,推动思政课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实践教学“融合化”:依托校内外资源,将思政实践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通过挖掘吉大先贤事迹、讲述“身边大先生”故事、设计学科特色实践项目等,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锻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是教学模式“立体化”:建设个性化混合式课程体系,学院计划录制系列线上思政课程,拓展教学时空边界,实现“线上资源精准供给、线下课堂深度互动”,满足拔尖学生自主化、差异化学习需求。
李静副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推进“精准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学院将持续优化教学机制,打造拔尖人才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助力培养“人格健全、志存高远、堪当大任”的创新型拔尖人才。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不断探索推动“精准思政”落地见效,为拔尖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
此次会议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撰稿:孙慧
初审:李静